网站首页 > 正文

关于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7年07月05日来源: 作者:点击: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为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及子规划,完善质量目标和标准,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系列质量管理机制的有机整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46 号)精神,加快推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院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按照“巩固、提高、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两深入两服务、两改进两调动”的工作方针,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为引领,以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打造为基础,以工作质量改进螺旋构建与运行为核心,以校本特色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完善和诊改导向的绩效考核为保障,以形成诊改工作常态化的体制机制和质量文化为目标,落实“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凝神聚力、扎实推进诊改工作,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理念先行,引领诊改

响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先进质量理念,依据学院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探索建立激发内生动力的质量管理机制,科学运行、取得实效,做全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引领者。

2.责任主体,自我诊改

学院各个部门、全体师生员工都是质量保证主体,承担质量的第一责任。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自主寻找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实现自我保证质量,真正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常态运行,持续诊改

诊改工作基本理念融入各项工作中,使诊断与改进成为工作常态,完成从应对型质量管理(上级监管,应对检查)到自我保证的常态化质量管理的转变,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4.优化考核,服务诊改

实施考核性诊断,从考核主体、实施依据、实施周期、实施标准、结论依据、考核形式等方面,对学院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建设考核性诊断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质量改进螺旋的形成,为诊改工作提供服务。

5.数据管理,支撑诊改

树立“大数据”理念,深入挖掘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数据需求,建设并应用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随时进行诊断反馈改进和提高,全面支撑诊改工作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学院“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建设“三中心一平台”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富有高职和地域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目标体系

依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构建由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各子规划目标、系院部发展规划目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生成长成才规划等构成的层级分明、内容关联的目标体系,即形成目标链。

(二)建立标准体系

依据学院目标体系,制定完善各部门工作标准、专业分类建设标准、课程分类建设标准、各专业建设标准、各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等,确保呼应与支撑相关发展目标,构建由各层面工作标准构成的内容关联、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即形成标准链。

(三)建立质量改进螺旋

依据学院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各部门发挥主体作用,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主动创新,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推进各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时分析数据、发布预警、诊断问题、及时改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形成循环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

(四)建设“三中心一平台”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

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包括专业发展中心(含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施)、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全面发展中心、学院质量管理平台。逐步实施“过程采集”和“实时采集”,确保数据及时、真实、准确,注重状态数据的深度应用,实现与学院各类数据平台(报表)的数据共享和全方位比较。

(五)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将学院绩效考核工作与诊改工作相融合,以考核性诊断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制度,切实把控质量全程,强化长期动态的过程性诊断、前瞻性预测,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生成全过程,逐步构建富有内生动力的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六)形成富有高职和地域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研究、传播齐文化中有关工匠精神、质量文化的优秀成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观,推进质量立校战略实施,构建“三维三全”文化育人体系,不断丰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内涵,形成富有高职和地域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组织实施

(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整体设计学院“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以智能校园管理平台为依托,建设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以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基础,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

(二)加强调度,扎实推进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委员会将根据诊改工作任务及进程,定期召开研讨会和调度会,重点研讨诊改工作难点、实时调度诊改工作进展,及时通报诊改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有效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学期报告和年度报告机制,扎实推进动诊改工作。

(三)自主诊改,持续改进

在有效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组织各部门依据智能校园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自主诊改,撰写自我诊改报告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学院质量年度报告。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切实转变理念,围绕质量目标和标准,开展自我诊断、运行、监控,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

(四)总结凝炼,循环提升

各部门以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总结凝炼本部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根据自主诊改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并有效实施,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先进质量理念,确保质量改进螺旋有据可依、有迹可查,实现各项工作质量的循环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培训

各部门要加大诊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建立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积极组织并参加校内外的诊改工作培训,使全体师生员工深入了解诊改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领会诊改工作内涵,激发内生动力,转变理念、形成共识,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保证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二)健全组织保障

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委员会和各级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明确工作职责,为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相关部门围绕各层面的目标和标准要求,重点从人力资源、财务支持、教学资源、安全保障、生活保障和文化保障等方面,明确工作着力点,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

(三)完善工作机制

总结学院多年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符合诊改理念要求的质量管理机制。通过考核性诊断引导各部门有效建立并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以实时数据为主要依据的自我考核,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剖析成因、改进创新。完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个人奖惩措施挂钩,形成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动力机制。

(四)学习工作方法

诊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习并灵活应用以下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目标管理(MBO)、知识管理、“最近发展区”理论、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SWOT分析法、SMART原则、WBS项目分解法、OPPM项目管理、PDCA循环、关键绩效指标(KPI)、全面质量管理(TQM)、精细化管理等,为诊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